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 明星

    这老戏骨一发话,整个内娱慌了

    2025-09-28 00:00:02 综艺 1001阅读

    最近大家刷到没?

    唐国强又在综艺翻红了。

    《王牌对王牌9》的一场辩论环节,他大聊AI会不会取代演员」的话题。

    还在1v7的情况下,让一众明星哑口无言。

    观众都拍手称快,这一片段也在全网被疯转,引发热议。

    鱼叔看完也觉得很有意思。

    无论是节目中极具争议的辩题,还是近来反复翻红的唐国强,都忍不住想多聊几句。

    唐国强1v7「舌战群儒」

    《王牌对王牌9》新一期中,有一个非正式的辩论环节。

    演员随意选择立场,短时间内自主发言、与对手辩论。

    第一个辩题就很天马行空:「林黛玉和孙悟空谁更能得到导游的青睐?」

    不需要太分明的立场,只看谁能找到刁钻的角度。

    而「AI会不会取代演员」的辩题一出,当场所有人几乎都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对的一边。

    可以理解,现场都是演员,他们深信手里的饭碗一时还丢不了。

    但没想到,最年长的唐国强,居然立马表示认同。

    坚定表示,未来,AI会取代演员。

    他不仅说清原因,还在1v7的情况下,一一驳斥了其他人的观点。

    刘涛提出最常见的观点:

    「AI是服务于人的,只能做人的辅助,取代不了人。」

    唐国强反应极快地指出漏洞,「我们讨论的是AI能不能取代演员。」

    他重申自己的观点:AI不会取代人类,但会取代演员。

    并且在刘涛开口前,预判了她的下一个论点,提前予以反驳。

    「有人说,AI没有情感,人类演员有真实情感,所以AI不能取代演员。但不是这样的。演员的最高境界是演出假的情感,造成以假乱真的效果。」

    他的观点看似反常识,但细品又很有道理。

    他说,演员需要有随时调动、操纵情感的能力,但人的感情是非常脆弱、多变的,AI能比人更好地控制情感,更容易成为一个好演员。

    之后他趁热打铁用理论加固论点。

    他提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形体动作排练法就是要求演员不断训练和模拟情绪、形体,以达到相对的真实。

    这不就是大数据吗?

    专业知识一顿输出,现场很多人都懵了。

    还好曾志伟发现了华点,马上辩驳:

    「大数据化表演不是好的表演,会让表演模式化。」

    唐国强显然比曾志伟更懂大数据,他补充说明,AI可采集并重组人类的情感类型,分解成更小的模式后以不同方式重组,绝对比单一人类演员的表演更丰富,也会避免模式化问题。

    其他人都不敢应战。

    杨迪虽然没有想到可反驳的点,但是脑子一转拿出一个贴切的例子:

    很多影史上伟大的表演,都来自真人演员的灵机一动或者一个小小的失误。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真人演员,会失去太多经典表演,所以不能没有真人演员。

    对此,唐国强立马另辟蹊径回应:

    《哪吒》没有真人演员,它的票房你们谁也打不过,说明观众没那么需要真人演员。

    现场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节目中另一个年长的老戏骨迟蓬也认可了他的观点,觉得AI终究会取代人类演员。

    很多观众看完后觉得好像也真的被说服了,认为这是未来行业大势。

    唐国强的论点真的天衣无缝吗?

    争论背后,全是情绪

    不难理解这个片段爆火的原因。

    唐国强确实说得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尤其结合当下现实。

    很多AI微短剧已经在电视台播出,虚拟歌手、偶像、演员都已经不新鲜;

    现在很多社媒平台上的短视频,不标注AI已经看不出是假的。

    很多网友戏称,唐国强老师估计也看多了关于自己的AI二创,才对AI有这么强的信心。

    怎么看都让人觉得,AI演员的大范围出现,似乎不再遥远……

    但鱼叔觉得,这一片段爆火的更大原因,还在于话题背后公众情绪的宣泄。

    一边,是对文化底蕴厚、表达能力强的老戏骨的推崇。

    另一边,是对内娱演员的不满。

    节目中,除了刘涛和曾志伟,年轻演员都选择了沉默。

    哪怕站在最好辩的一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观众情绪也就来了。

    因为节目之外,我们也见多了太多让人失望的年轻演员——

    没演技、不敬业,采访时头脑空空,却还能热得发紫,赚天价片酬。

    这两种情绪其实都指向对内娱演员的同一个期望——才当其位。

    加之近年来阶级情绪的影响,很多人会觉得,既然真人演员拿高薪不干活,倒不如被AI淘汰掉。

    在这里,AI更多被当成一种清算内娱,声讨不公的工具。

    TVB出品的AI短剧《在我心中,你是独一无二》

    现实使然,这么想固然无可厚非。

    不过遗憾的是,事实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

    因为,即便AI真的会取代演员,最先被淘汰的肯定不是拿高薪的顶流。

    而更可能是没有名气的普通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

    不排除很多演技很好但默默无闻的演员。

    AI真的会取代演员吗?

    那么,不妨抛开对内娱的情绪,重新回到这个问题上。

    AI会取代演员吗?

    鱼叔不完全认同。

    除了节目中所举的梁朝伟的例子。

    唐国强本人也是个很好的反例。

    而且相当讽刺的是,虽然很多人支持唐国强的「AI取代演员」的观点,但未必有很多人支持AI取代唐国强和梁朝伟。

    允许AI取代差的流水线演员,但不允许它取代好演员。

    这足以说明,大众潜在的态度——并不真的相信AI会夺走演员的饭碗。

    因为众所周知,好演员的不可取代性,不仅在于表演能力和个人形象,更在于背后的经验积淀、情感认知和时代记忆等独特的内在世界的加成。

    梁朝伟和唐国强刚出道时,也被认为是不会演戏的「花瓶」。

    他们的表演都是随着年龄、阅历在不断变化和精进的。

    也许从学习模式上,AI和人没有什么不同。

    但最大的区别在于,AI追求效率和捷径,而人的学习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体会、积淀得来的。

    唐国强自己也曾在采访中说,对角色的理解和体悟,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自然而然流露在演技上的,与其说演出来,更像是养出来的。

    而这种时间磨砺出的感受是无法被「学」到的。

    其实,节目中唐国强的一些观点并不准确,只是被节目效果掩盖了。

    比如,他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的解读,明显是为了辩论而有意误读的。

    因为这一理论提出的是假设情景,并不是完全虚构情感。

    演员所调动的内心情绪,表面看的确是假的,但本质还是源于演戏之外的生活经验的累积。

    AI是缺乏真实体验的,只能模仿既有的行为表现和表演范式。

    不否认它能模拟出优异的表演,但它不可能贡献真正伟大的表演

    因为,伟大的表演往往是超越常规行为范式,甚至超越了时代

    如果一直用AI来生成表演,基于历史大数据的表演,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更替创新的。

    而且就像唐国强说的,人的情感是飘忽不定的,会失控,难以把握分寸。

    这恰恰会在表演上显出很多优势。

    因为能打动人的情感常常是一种模糊、微妙、难以言说、不可预测的存在。

    就像中国人做菜撒料一样,那种感觉上的分寸感,也是依赖精准数据的ai无法还原的。

    又何况,即便日后技术发展到至「意识上载」级别,真的能生成有独立灵魂的数字生命,弥补上述诸多问题,让伟大AI演员的设想成真。

    AI会不会取代演员,依然很难实现。

    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行业生存问题。

    一旦涉及大量从业者生计,必然面临法律、伦理、舆论压力等数道门槛,行业也不可能任其趋势发展。

    像好莱坞曾因数字克隆技术,造成演员工会的集体抗议、罢工。

    之后就出台了新的相关规章和立法,在数字信息的使用上设立了边界和保护机制。

    国内虽然还没有专门针对影视行业的明确规定,但也有一些新规开始涉及AI换脸、数字合成影像等,对演员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进行保护。

    随着技术发展,监督体系会更加完善、严格。

    所以对于AI会不会取代演员,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

    鱼叔倒觉得,幻想结果之前,问题本身更值得细究。

    节目中一直在争执如何定义「好演员」的问题。

    但其实,AI会不会取代演员,更难的地方恐怕不在于「演员」,而在于演员之于观众的意义。

    如今,观众对于什么是好演员这一点,都难以达成一致观点。

    有人说咖位,有人拼奖项,有人播放「炸裂表演片段」,有人看播放热度,人人各执己见。

    很多演员和偶像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

    演员要身兼拍戏、上综艺、维持明星人设多重任务。

    表演,不过是巩固人气的一环。

    加之经过大规模流量冲洗后,内娱长期下沉的审美浸润下,太多观众已经不理解什么是好的表演,或者说很多人不在乎什么是好的表演。

    比起演技,他们更想看赏心悦目的外形,想获取充足的情绪价值。

    在这种「双向奔赴」的情况下,坦白说,内娱有多少明星能称得上是演员都有待商榷。

    行业的认知、审美基线如此,AI会不会取代演员的辩题,还是太奢侈和超前了。

    本站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我们不储存任何资源。仅提供个人用户测试宽带使用,版权归原电影公司所有。

    电视直播 www.dianshizhibo.org